加強政策統籌 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
- 發布時間:2023-02-06 11:10:07
- 來源:中宏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迅速增長,社會層面的養老需求日益龐大,因此,重視養老問題,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迫在眉睫。
加強落實基層養老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老齡工作,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實際工作中,要從基層抓起,以更大力度加強落實基層養老服務,持續推動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這一基本民生。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天津建成101個養老服務綜合體,新增家庭養老床位1208張,新增養老機構床位2萬張,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達到1357個、“老人家食堂”達到1701家,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后實施公共服務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將繼續推進“老有康養”,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參保全覆蓋、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全體老年人,全面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制度,助餐配送餐村(社)覆蓋率達到85%,每個縣(市、區)至少1家縣級醫院建有安寧療護病區,康養聯合體鎮街覆蓋率達100%,構建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便捷化、多樣化、智慧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完善養老保障體系。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退休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全社會需要支出的養老金更多。養老金的穩定運行關系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而提高養老金水平是以實際利益扎實健全老年人口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解決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由于我國各地發展不均衡,當前各省養老保險基金的結構性矛盾突出。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將從制度上解決矛盾問題,更有利于保障養老金的發放。
此外,漸進式延遲退休也將緩解全社會的養老金支出壓力。“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今后還將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修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等。這些舉措將進一步確保我國的養老金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穩運作,從而有效防范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風險。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國務院于2022年印發了《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此通知對我國“十四五”期間養老事業和養老服務作出全面的規劃。除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的基本要求外,規劃提出,要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在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對城鄉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群體的保障,加大在就醫、康復護理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幫扶力度,確保全體老年人的基本權益均得以保障。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重要趨勢,這是我國今后需要長期面對的基本國情。新的時代特點也對全社會的養老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持續改善人民生活。要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完善養老服務業相關的法治基礎和市場制度規范,同時在數字化時代努力構建便捷的智慧養老發展模式。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推動構建數字生活服務體系,推廣“養老院+互聯網醫療”的服務模式。2022年以后,我國真正進入了人口負增長時代,人口成為了未來寶貴的資源。未來在老年人口規模攀升、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要加緊調整政策步伐,利用互聯網資源和人工智能服務平臺,拓展養老服務,補足養老服務鏈,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作者:魯詩亮,外交學院博士研究生;何地,遼寧大學東北振興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