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謀劃,數字賦能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2023-02-01 10:56:59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月31日電(記者 王鏡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實現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未來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2023年全國各地省級兩會拉開帷幕,多位兩會代表陸續發聲,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也相應出爐。在各類民生熱點問題中,養老問題成為了民生領域的焦點之一。
完善我國多渠道、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全國人口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4.9%,比重逐年增高。遼寧大學東北振興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地接受本網專訪時指出,此數據反映出我國整體老齡化程度已進一步加深。當前,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需要地方各級政府積極應對在未來社會可能產生的新問題、新挑戰,積極落實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總的來看,在2023年的省級兩會上,多地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過去五年來地方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工作成就和2023年的新工作目標。
北京市人大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石松指出,要充分認識到“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面臨財政增收放緩和養老事業發展資金需求剛性增長的雙重壓力,進一步明確政府保障基本養老服務的職能,進一步整合醫療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資源,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應整合現行民政、衛生健康與醫保部門的老年人能力評估、照護評估、需求評估等政策,建立統一的分級分類保障的標準體系,把好入口關,形成多元主體責任共擔、老齡化風險梯次應對的格局,逐步完善我國多渠道、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體系。”黃石松說。
“從供給側發展和完善養老金融是順應養老市場發展和‘銀發經濟’的重要舉措。”湖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陽旸指出,大力支持養老產業金融、養老服務金融以及養老金金融的快速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融入養老“生態圈”,為社會成員的養老需求提供全方位、保障性、靈活性、自主選擇性金融服務,緩解我國養老金融滲透率較低、覆蓋面不足、產品服務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難題。
數字賦能養老產業健康多元發展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農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個百分點。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老年人口將達3億,占比約22%,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將相繼達到峰值,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老齡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將要面臨的巨大難題。
陽旸告訴記者,雖然老齡化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過去幾年持續完善,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是老齡工作也面臨不可回避的挑戰,存在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以及城鄉倒置現象日益加劇等問題。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必須有科學的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因此,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加強差異化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多渠道籌資機制,將資金、資產和資源重點投向農村養老服務,同時引導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
“多個省份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了完善養老保險制度、調整提高養老待遇等相關問題的重要性。”何地告訴記者,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改革、統籌提高養老金等社保待遇標準。黑龍江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2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長4.2%。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2022年完成了年初承諾的民生實事,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增長4%,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將在今后工作中繼續認真加以解決短板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需要加快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陽旸強調,通過推進養老產業城鄉科學布局,數字賦能養老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康養產業,打造以醫療健康管理、智能養老平臺和多層次養老服務為驅動的完整供應鏈產業鏈,實現養老用品、養老保健、養老醫療、養老娛樂、養老地產、養老金融全面覆蓋,帶動普惠養老市場蓬勃發展。